創新研發工程師的 40 年進化

Milo Chen
5 min readJan 19, 2020

--

這篇文章介紹過去30年的演進以及未來10年的預測

什麼是創新研發工程師?

“巨大科技資本”及其依附的”週邊資本”

目前科技業的結構,一般是有一個超巨大科技資本,而旁邊圍繞著其它相對較小的資本,使用著這巨大科技資本的基礎,去作創新。這巨大科技資本的例子有,微軟、Google, Apple, AWS, 台積電, nVidia。或是以區塊鏈科技而言, Ethereum 則是這個領域中的巨大科技資本。由於微軟的 Windows 系統及SDK,讓許多小企業作了許多桌面應用程式的創新;Google、 Apple 的手機世界則是創造了新的時代, Line, WeChat, Facebook 都是靠他們來的;AWS 與 Google 的雲端 solution 以及投入開源及 W3C 的資源打開了Web 應用的影響力;電腦與電腦上許多的 CPU 還有 AI 晶片都是 TSMC 的代工天下,沒 TSMC 優異的製程,這些晶片技術就無法一直順利演進;而 nVidia 的 GPU 先進是作 AI 必須有的基本盤,好讓其它小公司能夠購買他的配備作一些AI的訓練及預測。大資本大搞困難的科技核心,而周邊的小資本就是依核心去拓展各種應用創新並且落實於市場中。

“周邊資本”對於創新研發之投入

對於巨大的科技資本,管理者必須有很好的專業管理能力,管理著一群許多單一專業的人才,而這些單一專業人才的本事,通常也會是全球極少數的僥僥者。但是在頂尖之外,對於大多數糊口的工程師而言,他們所待的科技公司會是圍繞在巨大資本之外的小資本科技公司。這些公司的生存模式則是拿著巨大科技資本的基礎,得去想辦法作研發創新,得想辦法去獲利。而創新研發工程師的角色,就是在小科技資本中,能夠作出屬於這個世代的產品研發,讓公司所投入的研發成本,最終能交出一個有競爭力的產品。透過公司良好的商業能力及財務能力,可以讓產品最終在市場上獲利。

“創新研發工程師” 在 “創新研發” 中的角色

在這個大與小科技資本的關係中,創新研發一直不斷的被推動著,才能供應起這些巨大的科技資本,而巨大科技資本,才有錢養的起這麼多「專精單一細項的頂尖人才」。對大多數站在工程師角度的人而言,你可能得思考的方向會是「是否該變成往一個高薪成功管理者作發展? 」、「是否待在比較穩定偏維護性質的單位寫code ? 」 (例如節流性質的:金融業的軟體工程師、大企業的MIS、製造產線的研發工程師)。或是,你可能會想要站在為公司拓展新財源的角色,除了篇業務能力與研發技能的整合形角色之外。還有一種常見的發展方向,就是「創新研發工程師」。

工程師的職涯多元性 —” 創新研發工程師”

工程師發展的角色有各式各樣,但依每個人的特質、心理現況、現有能力來說,適合走的方向都會不太一樣。但這篇文章,要講的就是在大小科技資本時代中,最常見的主動積極角色「創新研發工程師」。它需要一些時代的嗅覺,並且是個持續堅持的快速學習者,能願意先比他人主動投資於未來,搶先培養需要的新技能,這個就是創新研發工程師面臨的挑戰。當然 Google 也是在作創新研發, 只是對大多數人而言,進去能擔任是比較細節的 coding,在沒有很強很強的情況下,是很難有機會去磨練到主導整個創新研發的機會。但是在科技資本相對較小的地方,對於創新研發有理想的工程師,就比較容易有磨練以及發揮空間。關於創新研發工程師而言,還有一個需要理解的地方,就是理解整個時代變化,並了解到企業生存樣式,然後在當中知道什麼樣子的時代,適合什麼樣的創新研發工程師。因此概括總結一下,考慮到中小科技資本中,創新研發工程師的需求量較大,我為它作個時代的分類以及預測。

”創新研發工程師” 的進化史

其實有一篇 文章 是以前2013分享的,它只到預測到 2020,但今年已經2020了,所以我新加這一篇,是關於我對 2020–2030 的預測。內容如下,還請各位大大們享用。

[1990–2000] 專業專攻即創新

需要俱備
1.「單一專業的實踐力」
變革理由:越來越多人透過上學可專業知識 (師徒制被打破)

[2000–2010] 專業整合即創新

需要俱備
1.「垂直研發(硬體+韌體+軟體)的實踐力」
變革理由:網路知識普及 (傳統單一專業的教育制被打破了)

[2010–2020] 創意整合即創新

1.「垂直研發(硬體+韌體+軟體+網路)的實踐力」
2.「預測商機與未來需求的想象力 (含觀察專利案件的發展)」
變革理由:各樣社群網路普及 (地球人從小就主動分享出新創意)

[2020–2030] 場域實現即創新

1.「垂直研發(硬體+韌體+軟體+網路)的實踐力」
2.「預測商機與未來需求的想象力 (含觀察專利案件的發展)」
3.「全球化場域中能將創新成功導入之能力」
變革理由:跨領域創新已普及 (有能力導入小眾場域者才可分得獲利)

對於 “場域實現” 的補充解釋

在過去,人們作 ERP 系統來導入企業場域時,是人們與新科技互相配合。但這樣子作下來,帶來的是未來龐大的利潤。但比較大利潤的場域大多已經被拿下來了。未來許多科技創新,會在各場域發生,但場域問題百百種,Google 上你也查不到相關資訊,因此它就是一個機會。這個時候,企業該如何用比較低的研發時間,來作到符合各細項場域的需要,這樣子也就為企業找到了未來獲利的機會了。

身為一個創新研發工程師,客戶會需要新科技方案來改善他們原有的服務所面臨的問題,而在作這解決方案時,可能需要科技會是 AI, IoT, 機械, 電路Web, Mobile 等等的組合技;可是,解決方案又必須依客戶場域狀況,真的解,而且腦中有創意,也懂工程師,來為客戶作最有效的客製化調整,以滿足客戶之需求。在跨領域研發上,便會找到最符合客戶場域的樣式。在不斷接觸到類似客戶作場域調整,那麼整個技術彈性的架構及人員組織,便會是是最適合該產業的樣子。這個場域實現所累積出來的經驗,便為企業創造出一個新的門檻,未來其它企業就無法輕易的複製及超越。企業也就能夠在一塊新的領域中,獲得一個長期獲利的方式。

--

--

Milo Chen
Milo Chen

Written by Milo Chen

Study in Law/CS/EE & Dev in blockchain, AI, IoT, mobile app. Good in almost programming language with github https://github.com/milochen0418. 永遠十八歲/對世界好奇/INFP型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