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論上來說,會計是為了讓企業作決策時候的參考依據,我覺得這個理想很棒,不過與有實戰經驗的聊過,至少在台灣很少能這樣子。
首先,要注意的是對於一個企業來說,其利害關係人有八大類:
業主、經理人、員工
債權人、客戶、廠商
政府、外部審計人員
會計為企業提供數據,使用者分為「內部使用者」與「外部使用者」
內部使用者指的是企業的經理人,其餘不是經理人的話,就算外部使用者。例如投資者是外部使用者。
以下用三個重點,來讓大家初探一下所謂的會計
財務會計
為了讓外部使用者在查不同公司時的財務資訊的時候,可以在不同公司之間作所謂的比較,因此這些外部使用者提供的財務資訊,需要 follow 一定的規範走,這個東西就叫作「一般公認會計原則」,即「會計原則」。 對會計系而言這一類的學習叫作財務會計。
財務會計對於會計系的學生來說,他們會修的是”會計學”, 有初級、中級與高級。
而這一系列的筆記,會講的東西則是屬於 財務會計中 — 初級會計 — 的部份。
管理會計學
關於內部使用者的會計資訊
講桌的成本資訊、利潤
經理人的績效評估,評估各子單位的績效。這些都是經理人的決策範圍
經理人需要知道預算是否合宜。
這些比較企業內部私有的資訊,強調的是即時性與憂關性。
關於這類內部使用的會計資訊,它是所謂「管理會計學」的部份。
會計方程式
資產 = 負債 + 業主(股東)權益
資產 Asset 之定義
業主可以擁有及控制,並且產生未來經濟效益的 , e.g. 現金、廠房、應收帳款、囤貨。如果廠房是租的話,就沒有辦法擁有 → 出租廠房不得算資產
應收帳款:客戶承諾未來某個時間點會將錢給你。
囤貨:飲料買了一千萬箱進來,當飲料出售就能產生經濟效益及現金流入。
負債 Liability 之定義
既有的義務,是由過去的事件所產生的,它會產生未來經濟資源的流出。
e.g. 預收收入、應付帳款
預收收入:客人付清款項跟你先訂了一年雜誌,之後你要每個月寄一份給他們。
應付帳款:跟供應商購買商品,我暫時欠你,我未來有義務還你錢。
股東權益 Shareholders’ equity 之定義
資產 — 負債
公司若是破產時,手中資產要先繳清給債權人,剩下的來的才是給股東。
股東是企業剩餘資金的分配者
股東有分兩大類 (1)股本 (2)保留盈餘
股本:股東所投入的資金
保留盈餘:公司獲利 賺錢 100 百萬,40 萬給股東(股利), 公司剩下 60 萬。
因此未分配給股東的這一塊,稱作是保留盈餘。
何謂 獲利 賺錢 ?
今天賣飲料25 元,25 元是收入。
假設飲料成本及相關費用總和是 10元,
所以 25 元 — 10 元是 我「賺錢」的,是我的獲利。
因此,獲利 = 收入(收益) — 成本及費用
所以上方原本的會計方程式「資產 = 負債 + 業主(股東)權益」 可以變成如下:
資產 = 負債 + 股本 + 保留盈餘
資產 = 負債 + 股本 + 收益(收入利益) — 費損(費用損失) ← 這就是會計方程式
賣飲料的過程中將資金拿去買股票,這買股票所賺的錢與我主要營業沒有關係,這個算是利得。
而會計方程式就會帶出了所謂的
— 財務報表